作者:吴斯维 为香港中国金融协会创会理事、大中华金融业人员总会创会主席
来源:信报财经新闻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的5周年。犹记得笔者曾于2017年春天,在《信报》专栏发表一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互动发展潜力」的文章,预见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充分利用两地市场、资源,在经济、社会和整体城市发展、环境、交通、金融等方面全力打造大湾区,将使两地「互联互通」,继续探索经济、金融合作的规划优势,在国家开放中发挥重要的平台角色,同时为「一带一路」战略发挥重要国际营运中心的作用,为粤港澳区域更好地融入国家经济体系,保证「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金融区域的长期繁荣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经济规模超越欧亚多国
事实上,粤港澳大湾区一直获国家的全力支持,国务院于2019年2月18日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重大国家战略规划,5年以来,大湾区在各方面领域充分融合,全力打造新发展的各个战略重点,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取得的各方面成就,斐然成章。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的「硬联通」和制度「软联通」方面的深化规则衔接,还是区内的国际科技创新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的科学研究重要枢纽之一。
同时,大湾区在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2023年大湾区经济总量突破1.96万亿美元(1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规模,迈向历史新台阶,且是以土地面积56098平方公里(全国面积占比0.6%),人口8620万(全国人口总量6%),创造出占全国11%的经济总量。
在世界经济版图上,年轻的粤港澳大湾区已经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等三大湾区相媲美,经济规模1.966万亿美元的总量,亦超越了俄罗斯(1.86万亿美元)、墨西哥(1.81万亿美元)、南韩(1.7万亿美元)、澳洲(1.68万亿美元)、西班牙(1.58万亿美元)等国家。这显示出湾区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国家重要经济发展的重点。
随着深中通道即将完工落成,狮子洋、黄茅海等跨海跨江通道亦在加紧施工,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南沙大桥、广汕高铁等基础设施实现了硬联通,发达的交通网络,大大加速了大湾区融合发展;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的建设,亦进一步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及互联互通融合发展。
大湾区的「软联通」同时加速推进,粤港澳三地政府,在制度上深化规则衔接,落实机制对接,在第一批「湾区标准」110项标准的基础上,于24年2月1日再次推出新73项标准项目,内容涵盖食品家政、职场技能培训等32个新领域,一体化进一步走入民生。
而启动建设数字湾区,10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粤港跨境通办。湾区通工程深入实施,「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等深入推进,加快便民、便商服务和提高办事效率。粤港澳企业登记实现了「一网通办」等优化措施,网炒股配资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一个工作天以来完成。另外,港澳律师大湾区内地执业试点期限延长3年,港澳专业人士备案执业范围增加至22项,全国首家「双牌照」境外银行正式落地等有利措施和政策,加速了大湾区的发展机遇,预期随着软、硬联通的逐步完善,未来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前景充满希望。
港可发挥科研优势
然而,面对当前全球严峻的政治、经济变化和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大变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应重新审视新形势,考虑不仅局限于科创产业的新发展动能。全球政治地缘关系等错综复杂和「逆全球化」的苗头,以及国家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的要求,都为粤港澳大湾区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香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部分,应抓住系统性开放融合发展和新一轮全球化格局的机遇。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香港可以发挥世界一百强五所大学的科研优势,以创新和创造为引擎,加速推动数字科技、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等新动能的发展,启动香港的新发展模式;而且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国家强调要使其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在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下,大湾区将把握数字化转型的历史机遇,加快数字化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香港亦应加紧与大湾区合作,在系统上开放融合发展,结合全球化格局变化,迎接新一轮国家战略蓝海新赛道的发展机会。平衡破局和开局之道、立足于创新与创造的触觉,以数字科技、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等新动能战略,加速香港新发展模式的启动和夯实腾飞的基础实力,与大湾区兄弟城市深度拥抱和合作。
国家二十大以来,在「数字中国」加速发展的浪潮中,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世界各国均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是当代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带动力最强的科技领域,为产业发展、日常生活、社会治理带来深层次的影响。因此未来5年,粤港澳大湾区应着重以数字科技、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的融合战略,同时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带动粤港澳三地发展走向新的台阶。